「老師,你看,我的簿本又破了!」
怎麼會?同樣的事件、同樣的學生,在短短不到兩周內發生兩次......,
身為老師的我,內心有些懷疑,
畢竟這次發生的時間點是在早上交作業時,
通常交作業的狀況都是很有秩序的,實在不太可能會發生這種「不小心」的事情,
而且,為什麼都是同一個孩子的簿本破損了......。
如果真的有一個孩子做了這種撕損別人簿本的事,
天哪!!我會真的很傷心,很難過!
現在我該怎麼辦......。
我利用30分鐘的下課時間跟小朋友們討論著這件事,
也說出我心中的猜測與懷疑,我也告訴孩子們,或許老師的懷疑是錯的......,
小朋友問我:「老師,既然你懷疑有人做,那你認為有可能做這件事的人是誰?」
我說:「老師只針對事件的時間和脈絡產生懷疑,所以下這樣的猜測,至於是誰做的,不在我懷疑的範圍內。」
對於我所說的懷疑,我請小朋友們說說自己的想法,但沒有人反駁我。
我說:「既然是這樣,也找不到這位『不小心』或是『故意』的同學,那麼就如同上次已經說好的規定:找得到兇手,兇手負責,找不到兇手,全班負責。所以這一節30分鐘的下課,全班禁足。」
「蛤......」聲此起彼落。
接下來,所有的爭論,就在我公布了「下一步的作法」之後開始了。
我先分析了「如果真的有這位破壞別人簿本的人」,那麼他當下這樣的想法及作法都是愚蠢的,
自以為做了一件「只有自己」開心的事而洋洋得意,
卻不知道在團體生活裡面可能影響的是團體中的每一個人,
想要「傷害一個人」,卻可能傷害到全部的人,包括他自己。
老師很希望,這個「如果」的人,能從中學到一些什麼,
所以我說:「破損的簿本,我決定用班費來支出,一本35元或45元,買一本新的簿本償還受害者。」
孩子們紛紛舉手表達不滿,
「為什麼要花我們的錢?」「那只是你的懷疑,又不一定是真的。」
「說不定是那同學自己弄破自己的簿本?」「這種簿本很容易在某一種動作時被不小心撕破。」
後來還有更激烈的,
「老師,那我們以後也撕破自己的簿本,來換一本新的本子。」
「那全班都撕毀自己的簿本就好了。」
我只好繼續闡述我的理念:「我想讓做這件事的同學知道,學校是團體生活,
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這麼簡單,當團體必須要為他的行為負責時,
他也同時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我希望這樣的做法,能讓這位同學學到東西。」
不過,孩子們對於我所說的,還有「要花自己錢」的作法仍然非常有意見,
激烈的語言持續發燒,幾位發言者還是煽動著同學撕毀自己的簿本,
接著,我問:「你的簿本破損,你可以接受用膠帶黏起來的,請舉手?」
全班都舉手,除了簿本已經破掉的那位沒有舉,
我想,此時同學們一定認為:「我們的簿本破掉都能膠帶黏,就只有你不能,分明就是你自己的問題。」
但其實老師認為,這是兩件事,之所以會問孩子們這個問題,其實是我心中另外的盤算。
我說:「老師試圖用一些方式來改變一些行為偏差的孩子,希望他能從中多想一想,
不要以為只有『自己』這件事,『團體』以及『身為團體的一份子』那才是重點。
試想,一本數學作業簿35元或45元,就算做45元好了,平均分擔在每個人身上,
大約不到兩塊錢,而這兩塊錢可能可以救一個人、改變一個人、甚至改變他的人生,你要不要做?」
我繼續說:「只有區區的兩塊錢做這樣的事情,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,
你要死守著45元無作為,還是要花2塊錢來改變一個人。」
最後,我想要對孩子們表達我的信念,我用堅定的語氣說:
「這45元由老師來出,老師願意用45元來改變一個人、一個孩子。」
聽完我這句話,孩子們一愣,突然......幾個掌聲在耳邊響起,
剛才直嚷嚷要撕掉自己簿本的孩子,拿著10塊錢衝出來,說:
「老師,我願意支援十塊錢啦!」
孩子就是孩子,只要是孩子,他都在學習,
每一個事件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,
我們要很感謝事件的發生,
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學習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,
也要很感謝事件中的犧牲者,
如果不是這些犧牲者的犧牲,如何能讓事件圓滿。
老師一直用這樣的信念來教導所有的孩子們,
希望孩子們及各位可愛的家長能明瞭!!
喔!對了!各位家長,文章看到這邊,
我想給各位家長一點建議,
寶貝孩子們既然連2塊錢都這麼計較,
下次花錢在孩子們身上的時候,
也請您稍微斤斤計較一下「要花多少錢」這件事囉!!:>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