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朋友都會經歷不同的階段。人類學家的研究,人在發展人際關係時會經歷無性別期(幼兒)、同性群友(學童)、同性密友+異性群友(青少年)和異性密友期等階段。
一般來說,小學都處於同性群友期,而青春期則漸漸進入同性密友和異性群友這兩個階段。他們渴望有推心置腹的同性好友,也喜歡有一群異性朋友。但被社會資訊過度強調愛情與情欲所影響,很多孩子誤以為對異性的欣賞與好感就是愛情,掉入分辨不清的泥淖中。
就法律層面來說,10歲以上、18歲以下的青少年皆屬「限制行為能力人」,部分行為須由法定代理人承擔法律責任。法令既然明文規定10歲至18歲為限制行為能力人,那就表示在這個年齡範圍內的青少年雖然像個小大人,但是很多的觀念及行為都仍然是不成熟的,因此在這個年齡階段所談的「戀愛」,多半是「不成熟」且「自我中心」的戀愛。
所謂的「愛」是要承擔責任的,一種「願意承擔」的責任,賺錢、養家、解決家庭當中大大小小的問題……。
我的生活開銷是自己賺來的?
我的生活作息都是自己負責,包括生病的時候,不用家人協助或照顧?
當家裡出現各種問題時,像是電器問題、水電問題等,我都能自己解決嗎?
我除了能照顧自己之外,我還有能力去照顧我的家人?
我常常設身處地的為我的家人著想,照顧他們的需要?
生活當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戀愛之後的本質,而戀愛當中的「卿卿我我」與「甜言蜜語」都只是短暫的虛幻,既然如此,更何況是「限制行為能力人」所談的戀愛,那是一種沒有擔當的戀愛。在這種沒有擔當的戀愛當中,對女孩子來說,讓自己受傷的居多;對男孩子來說,不負責任的居多。
回歸到理性層面,老師會建議各位聰明的小朋友,跟異性保持朋友關係,進行一般性的社交活動,拓展自己的交友圈,讓自己從中了解自己比較適合哪種類型的人,這將會有助於你將來擇偶時的選擇。
最後,老師還是要提醒各位小朋友,與異性相處時,女孩們一定要會保護自己,了解自己的底線在哪裡,知道哪些部位是不可侵犯的範圍;男孩們要學習尊重及保護女孩子,做一個有責任感的男子漢。男女相處,請「等待成熟」與「慢慢學習」,才能讓自己獲得幸福而美滿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