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父親,民國38年與國民政府撤退來臺,軍人退役後,便報考公務人員考試,順利擔任公職。父親喜種花、種草,一直熱心鄰里間掃除工作,個性秉直、一絲不苟,「剛正不阿的智者」絕對是父親給別人的深刻印象。
父親不是一個多話的人,但卻很重視女兒們的生活細節,如有物品未歸位、書桌未收拾、干擾父親看新聞等行為,必會換得一聲斥責,所以對於父親,我總是畢恭畢敬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!
以為父親是個會與孩子有距離的人嗎?那可大錯特錯,每天晚上床睡覺前,父親總是細心的替女兒們擦腳底板;每天早上上學前,父親總是耐心的為女兒們套上鞋襪,直到女兒們國小三、四年級前,這樣的照顧之心數年如一日,難怪女兒們在父親面前,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。
其實,父親對於女兒們的陪伴是很重視的,記憶中,每年學校的運動會、母姊會......,國小、國中和高中的畢業典禮,總有父親的身影,同學總是說:「你阿公來了!」我說:「不是啦!那是我爸啦!」因為我的父親很晚婚,50歲那年才生下我,比起同學的父親,我的父親的確多了許多歲月的痕跡,但我從不以為意。
與父親相處中,最讓我印象深刻的,就是小時候的家庭聚會時間。父親每晚九點左右,就會為全家每一個人泡上一杯即溶咖啡,在那個不是很富有的年代,一個小磁碟加上一個小磁杯,泡上一杯溫熱的三合一咖啡,全家坐在客廳閒話家常,那已算是很有品味的生活了。此外,每個星期的周末假日,父親總是帶女兒們到附近的公園溜躂,有時在遊樂場嬉戲,有時在溜冰場馳騁,父親總是靜靜地坐在一旁,守護著也陪伴著我們的童年。
女兒們長大了,父親卻更老了,時間仍然無情的流逝,生命也總是在時間的洪流中摧殘殆盡,如同風中秉燭,無論女兒們如何極力地想為這風中之燭遮風擋雨,畢竟星星之火燃油已盡,終究抵擋不住命與運的軌跡。站在老父親的身軀旁,心中所想,只有無盡的感謝與歉意,「我愛你」三個字雖未說出口,但卻是心底對老父親最沉痛的回應。
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」,此時此刻,若無憾,則無愧於心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