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週,
事務性工作及孩子們的零碎問題稍多,
27個孩子,有27種樣態,
每天總會帶給我不同的挑戰,
每一次的問題發生,
都是一次學習,
希望孩子們都能從經驗中調整自己、獲得成長,
那就是老師最終的期盼!
一、本週發下通知
1.班親資料
2.製作數位學生證通知及同意書
3.註冊單及代辦費繳費單
二、本週進度
(1)國語:第二課 下雨的時候、第三課 遇見美如奶奶
(2)數學:第二單元 公升與毫升
(3)社會:第二單元 第一課 地方的設施
三、本週學習重點
【國語】第二課下雨的時候是一篇「寫景」的記敘文,幫孩子分析文章脈絡:第一段站在窗口,由遠而近、由大而小;第二段站在屋簷下,從雨下得小到雨下得大;第三段走出去外面,看青草,再看小黃花;第四段寫人,與表哥在雨中的回憶。文章使用了許多的感官摹寫,上學期只學到視覺摹寫,這學期出現聽覺、嗅覺,和觸覺摹寫,原來摹寫可以是五個感官的摹寫......第三課是一篇「寫人」的記敘文,帶著孩子們從看圖片開始,我喜歡孩子們不要翻開課本,透過老師提供的「有限」訊息,跟孩子一起討論、一起猜測作者會怎麼寫這篇文章,然後再進一步分析這篇文章的手法。「遇見美如奶奶」是先寫美如奶奶的「外貌」,接著是不點破的寫「性格」,然後是寫「專長」,最後回到美如奶奶跟作者之間的關係或影響;老師說:「分析完這篇文章,下次老師出一篇寫人的作文,你們知道怎麼寫了嗎?」孩子們又是一片的慘叫😅
【數學】「公升與毫升」是一個非常操作性的單元,感謝書商提供了所有在課本中會出現的測量容器,讓孩子們可以親眼看到測量1000毫升的量筒到底有多大,測量1公升的量杯到底是長成什麼樣子。估測水壺的容量是一定要讓孩子們嘗試的,接著利用水壺容量的謎底推測孩子一天究竟喝了多少水,要怎麼問問題、怎麼追問問題,可以讓我們得到最終的答案呢?整個過程很有趣,孩子們的思考反應都非常好!最後我們也估測教室的水桶可以盛裝多少水~看來孩子們有低估容器容量的狀況喔!
【社會】第一單元的重點在講「行政區域劃分」「常見的行政機關」,第二單元在講「常見的地方設施」,什麼是「機關」、什麼是「設施」,請小朋友們一定要分清楚。本週「地方的設施」,老師覺得適合帶入「心智圖」概念,筆記的方式百百種,但首先還是要知道有哪些做筆記的方法。第一次練習心智圖,讓孩子用填空的方式來認識它的圖像,以及關鍵字的呈現方式,最後可以使用小插圖來加強筆記的內容。
四、每週一圖
本週請孩子們吃一百分乖乖,
吃了乖乖要乖乖,
考試會的都寫對,
不會的都猜對😁